查看原文
其他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中国式“不朽”

邵婕 社会科学报社 2022-11-22


相较于西方威严而崇高的“神本主义”建筑,中国的“人本主义”建筑除了作为物质载体,还深深地打上了生命的烙印。

目前,社会科学报音频节目已登录喜马拉雅FM今日头条阿基米德FM平台,将为大家奉献更丰富的人文社科音频读物,在以上平台搜索“社会科学报”就能找到。让我们在声音的世界里相见!



原文 :《中国式“不朽”》

作者 | 澳门科技大学  邵婕

图片 | 网络


在这位被称为“法国的中国诗人”维克多·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看来,中国文化的永恒不依附于建筑文物之上,而存在于人心之中。


1909-1917年间,谢阁兰先后以海军见习译员、医生、客座教授、考古领队等身份三度来华,断断续续在北京、天津等地寓居,达七年之久。他似乎没有看到可以与古罗马广场或是比它晚一千年的吴哥窟相媲美的历史遗迹,也没有看到像罗马的万神殿和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大教堂那样巍峨屹立、持续使用的古老建筑……


对此,谢阁兰认为:并非因为中国缺乏这些坚固的建造材料和技术,而是因为中国对这些历史遗存秉承着一种截然不同于西方的态度。中国对他而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异国他乡,而是独立的、外在且迥异于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文化系统。


如果将中西方古建筑置于“比较”的语境中,那么,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西方建筑时刻都在挑战时间的侵蚀,尽管遭到了无数硝烟与战火的毁坏,依然留存下了数量可观的坚固的地标性建筑,融入现代城市的中心。如果用西方以砖石为主要材料的建筑体系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代建筑,在时间的长河中,易腐、易逝的木构框架建筑显然难以望其项背。

西方既有的文化意识,习惯于将历史文化的体现等同于“古董式”的物质存在。相较于西方威严而崇高的“神本主义”建筑,中国的“人本主义”建筑除了作为物质载体,还深深地打上了生命的烙印,随著生命的轮回新陈代谢、循环往复。审美和意义不仅仅停留在空间范畴——不论是木质还是石质,亦或砖瓦樑桁之中,更上升到时间范畴,将流逝的时间固化,于意识层面表达一种文化的延续和永恒。


就中式古建筑而言,以人为本、淡泊宁静、自然无为的文化观念,使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同时,也显得相对平和、含蓄。不论是以“和”为本,以仁义、礼仪、中庸为主体的儒家思想,以阴阳学说为主体、主张“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强调因果、轮回辩证关系的佛教思想,还是以地域因素和生产实践形成的民间、民俗、地域文化,无不一再印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于建筑的时间观念,并融于认知、经验、技术等各个层面,表现在自然于天道、物质与精神、伦理与秩序、德性与教化等整体的存在与延续上。


然而,近代以降,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物质主义等陆续“东渐”,横亘出利益至上的价值趋势,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式的、传统的价值理念。中国建筑文化也由此产生了一些历史上从未出现的西化倾向和立场偏离。加上一次又一次对人类文明和物质遗产大规模的侵袭,一如太平天国起义所产生的破坏,八国联军惨无人道的焚烧和掠夺,再或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系统而广泛的“洗礼”……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传统文化的断层。


时至今天,人们一面忙不迭地将现代化与国际化作为既定的目标,不断追赶不断创新;一面又在努力诠释并肯定本土文化的身份地位,以维系其个性品质和国际话语权。也因为如此,任何具有历史性、记忆性、纪念性的残址、遗物都变得“不可废”,“废”就意味著“中断”“丢弃”“非永续”。就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例,当我们身处高楼林立乃至千城一面的现代化都市中时,那些隐匿于繁华中的“城市山林”,即便荒废,都显得弥足珍贵,意义非凡。一如陈从周所言:“荒园非不可游,残篇非不可读,须知佳者虽零锦碎玉亦是珍品,犹能予人留恋,存其珍耳。”我们已很少再像古人那样发怀古之幽思,却正以不同的名义和形式使“废园不废”,重拾那些失落的文明,巩固传统文化的根基。

传统,无法用特定的历史时期来界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强调延续性,忽视阶段性;强调统一性,忽视差异性;强调群体,忽视个体。对传统建筑文物的保护并不意味着也无法做到把它恪守在某一个历史时期,亦或保护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古至今,那些被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精神财富,其中也不乏对未来的憧憬,被后来者认知、深化、代代相传,秉持着不朽的时间观念,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价值和文脉的延续。


文化遗产保护,首先是意识形态的复归,在保育历史遗址、彰显文化价值之余,不脱离对精神的传承,将文化加以串连、思考及传递,以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对话。只有这样,才是满足当代社会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发展需求,以及对待“传统”和“本土文化”永不凋朽的理性的方式。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739期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

2021年征订开始啦!




01

《社会科学报》简介

《社会科学报》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报刊,是社会科学界交流思想、展示成果、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


1985年,《社会科学报》作为一份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专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学术对话、思想交流、理论争鸣平台的专业性报纸,创立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三十余年来,作为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和宣传阵地,《社会科学报》以“思想性、问题性、前沿性、信息性”为目标定位,践行学术标准和宣传原则,坚持在突出主流价值的同时提供多重视角,在贴近现实热点的同时把握长远方向。

02

订阅价格

定价1.5元/份,月度订阅价6元,全年订阅价72元。


03

订阅方式


读者请向各地所在邮局(所)订阅,或者通过中国邮政APP、中国邮政微邮局、中国邮政官网等进行网上订阅。

邮发代号:3-62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4


如果在订阅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问,请联系我们:

电话:021-33165492

Email:xiaohaodong@sass.org.cn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会科学报社


拓展阅读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新金融服务,正推动年轻人非理性消费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⑩全球减贫倒退折射新社会问题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⑨人口出生率出现两极化倾向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⑧全球粮农安全问题凸显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⑦新科技浪潮亟需新伦理规范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⑥线上线下教育呈现系统性问题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⑤“碳定价”为气候问题辟新径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④双重失业与远程办公改写就业市场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③政府治理呈现权力扩大趋势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②经济萧条与货币放水带来双重风险

音频节目·2020全球十大热点 | ①疫情引发公共卫生体系反思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疫情冲击下,哪些企业赢了,哪些输了?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如何打造更宜居的15分钟城市圈?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李冬君:把世界还原为数学结构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是什么让在线教育黯然失色?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大屠杀纪念,是全人类的道德记忆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仇钧:歌德的月光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疫情会导致婴儿骤减,还是迎来婴儿潮?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苏格拉底之死:让真理活下去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做梦,有助防止狭窄的认知风险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许知远:边缘随时可能变成进入舞台的空间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华兹华斯:他的咏唱始终有共鸣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历史政治学:发展中国政治学的新路径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我们如何理性想象“数字化生活”?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黄铭:从“物”的世界观到“事”的世界观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林辉煌:重新编织城乡的社会空间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短视频创作者:为了幸福工作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宋仁宗:制度的符号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我们准备好迎接“虚拟现实”了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唯一被《资本论》提及的中国人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新型零工”如何影响我国未来就业方式?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时风可易,风骨不能改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应对气候危机,全球企业如何改变?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比特币和泡沫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语音技术,能代替文字书写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谁的凯旋?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办公室的辉煌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吗?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探秘中国哲学的身份疑案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何处找寻曾经的乡土格局?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痴呆症正成为困扰全球的新问题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在多瑙河源头上的思考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人口老龄化,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蓝天是他的归宿和梦想:纪念圣埃克苏佩里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未来城市,什么资产最重要?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王晓华:酒的诗学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如何保障我们的“数字人权”?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放眼历史,瘟疫是否阻碍了全球化?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咖们都说了啥?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生物革命正改写未来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季羡林:赤诚的“无华之才华”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你知道民法典的“前世”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陈染:走路拾零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你真的会“批评”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吴冠中:往事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你家孩子怎么就成了“神兽”?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这位18岁的姑娘,开创了科幻小说的时代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你知道“算法黑箱”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雅的这样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时间去哪儿了?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你知道“情感劳动”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果戈里焚稿

音频节目·社科一分钟 | 你知道“生命政治”吗?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孤寂的横渠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喝茶喝通了世界

塞纳随想:“左岸”在哪里?|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四十年前“科学热”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丰子恺,“艺术的逃难”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资本论》中的讽喻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清明话“祭祖”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重建生命版图的边界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川端康成,留住永恒的美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超越时空的经典

社科报音频节目·周读 | 年龄焦虑与可疑的代际想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